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肝病的预防治疗

                      肝病的预防和治疗



迁安市传染病医院
刘建涛




联系方式:13933394586



18031503889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n病原体:病毒、衣原体、细菌、支原体等

n传染性:麻疹、天花、乙肝、乙脑等

n流行性:流感等

n地方性:地方性斑疹伤寒、血吸虫病等

n季节性:流脑、菌痢

n免疫性:麻疹、天花 、水痘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环节

n

1
、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者



n
传染源:系指体内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受感染动物等均可作为传染源。

n
1
、病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重要的传染源,但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则有明显差别。甲型及戊型肝炎、水痘等在潜伏期的后期即具有传染性,而大部分传染病则以临床症状期为主要传染期,病愈后病原微生物也随之消失。为防止传染病散播的隔离时间,一般即参照其有关传染期而定。

n
2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在后者中可能也夹杂着一部分隐性感染病例。有些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是主要和重要传染源,如流脑、伤寒、菌痢等。隐性感染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体内有病原微生物孽生繁殖,并通过一定途径将病原体排出体外。

n
3
、受染动物:以动物为重要传染源的传染病主要有狂犬病、布鲁菌病、鼠疫、乙脑、流行性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血吸虫病等,动物中以啮齿类最为重要,其次为家畜和家禽。




n
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感者的所经途径。

n
1
、空气传播:主要有普通感冒、流感、麻疹、白喉、猩红热、肺结核等。

n
2
、经水传播:主要有伤寒、霍乱、菌痢、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体病等。

n
3
、饮食传播:有多种肠道传染病、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和个别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

n
4
、接触传播:可分为直接(狂犬病、性病等)和间接(通过污染的手和日常用品等)两类。

n
5
、虫媒传播:经节肢动物如蚊、蝇、虱、蚤、恙螨、白蛉等媒介的传染病有疟疾、丝虫病、乙脑、黄热病、立克次体病、登革热、回归热、黑热病、莱姆病等。

n
6
、土壤传播:土壤中的感染期蚴(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等的幼虫)或芽胞(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的芽胞)可钻入皮肤或玷污皮肤伤口而引起感染。



n
年龄、性别和职业与易感性有相当的关系,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缺乏特异免疫,青壮年男子由于职业、工作关系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机会较多,因而易获感染。免疫缺陷者(年幼、老年、慢性疾病、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代谢药物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易感。至于人群的易感性,则取决于该人群中每一个体的免疫水平,“周期性流行”乃与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长等因素有关。


n
病毒性肝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等

n
非病毒性肝病:

n
1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n
2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url]

n
3
、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htm]

n
4
、脂肪性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n
1
、消化道表现: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大多数肝病都会出现,比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全身乏力等,可出现呕吐,腹泻,脾肿大等症状。此类症状也可能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原性溃疡病,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等有关。

n
2
、肝区不适:在所有肝病症状中,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出现此类症状时首先怀疑是肝病引起的,应排除外伤因素。偶尔正常人也会出现暂时性肝区疼痛不适,比较少见。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往往与肝肿大压迫肝包膜有关,随着病情的转归,肝肿大的加重或减轻,肝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肝癌一般是进行性加重,主要是肝癌肿瘤不断增大压迫肝包膜所致。

n
3
、全身表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表现为尿黄、眼睛黄和皮肤黄,是最具有特异性的肝病症状(小儿生理性黄疸除外)。黄疸过高时出现皮肤瘙痒。

n
4
、肝掌蜘蛛痣: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病面容,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没有特异性,在正常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因此不能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说是肝病症状。

n
5
、肝腹水: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晚期。

n
6
、出血倾向: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且出血时难以止住。

n
7
、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常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出血,结合出血倾向病情往往比较凶险,是肝病(主要指肝硬化、肝癌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n
8
、肝性脑病:这是肝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症状极为凶险,是造成肝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n
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患者在黄疸出现前2-3周和黄疸出现后8日内可从粪便中检测出HAV。在发病后1周内,粪便排毒量急剧减少,至出现黄疸后2周,已很少从粪便中检测出HAV。




n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食入被HAV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暴发流行的最主要传播方式,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就是食用了HAV污染的启东毛蚶引起的。由于人猴可交叉感染, HAV可通过人-猴接触而传播。




n
人对HAV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为隐性或亚临床型感染。发达国家甲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抗HAV IgG抗体阳性率仅为15-25%,而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落后国家发病率较高,抗HAV IgG抗体阳性率可达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抗HAV IgG抗体阳性率增加,易感性亦随之下降。由于HAV IgG可通过胎盘从母体传给胎儿,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发生HAV感染。甲型肝炎痊愈后可获终身免疫力。




n
甲型肝炎是世界性疾病,但多见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亚洲和非洲,其次是南美和地中海地区,而澳洲、欧洲和北美流行率最低。不同地理位置流行率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公共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我国不同地区之间HA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叫显著的差异,农村HA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n
甲型肝炎的流行在温带地区具有季节性,高峰发病期主要在秋末冬初;在热带地区,流行的高峰在雨季。我国多数地区甲型肝炎的流行以冬、春季为主,但近年来,有些地区这种发病的季节性已不太明显,每年除3月份略高于其它月份外,基本上全年散发。甲型肝炎的流行形式一般为散发,水源和食物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

甲型肝炎的预防

n
控制传染源:应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病后3周。患者的粪便和排泄物应予以严格消毒。对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员应定期检查。

n
切断传播途径: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措施。切断甲肝的传播途径并加强水源,饮食和粪便管理,水源污染是引起甲肝爆发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被甲肝患者污染的水源的管理是有效的预防甲肝的措施之一,另外呢,因为甲肝主要通过分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加强甲肝患者的饮食和粪便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甲肝。

n
保护易感人群:与甲肝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儿童以及其他的甲肝易感者应该及时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甲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甲肝的最主要的措施。

n
1
、主动免疫:普遍接种疫苗是降低发病率以至消灭本病的重要措施。易感人群(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 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甲型肝炎活疫苗(H2减毒株和LA-1减毒株)已在我国大规模使用,疫苗免疫保护率达95%-100%,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免疫年龄:18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抗体滴度下降者,可在3年后加强免疫1次。

n

2
、被动免疫:在暴露后2周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保护率可达85%。常用剂量为0.02ml/kg,肌内注射。

甲型肝炎的治疗

n
甲型肝炎是一种有自限病程的急性传染病,除了少数特别严重的暴发型病例外,其他所有病例预后良好。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n
(
一)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n
(二)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n
(三)饮食应根据食欲、病情、病期及适当营养情况适当掌握。

乙肝

n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肝脏疾病,简称乙型肝炎。由于受病毒因素(入侵HBV量的多少、 HBV 复制能力的高低、是否为免疫逃避株等)、宿主因素(受感染时的年龄易感或拮抗基因多态性、对HBV 免疫力等)、环境因素(酗酒、合并HCV或HIV感染时等)影响, HBV感染后可出现不同的结局或临床类型。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n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南部欧洲和拉丁美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2%-20%之间。世界人口的1/3,即约20亿人又既往或持续感染HBV的血清学证据。全球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要死于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急、慢性HBV感染。

n
在我国,约有10%-15%的人群感染HBV,如果以15%作为感染率来计算,有1.7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0%为,即17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以HBV DNA阳性作为HBV感染的指标,我国HBV感染率要高于目前的估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HBsAg 携带者约2.8亿。



n
主要是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由于HBV慢性携带者人数众多,多无症状,活动范围大,因此,是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




n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性接触和密切生活接触等途径引起传播。在HBV感染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泪液及尿液中均可检测出HBV。

n
1
、母婴传播:HBsAg和HBeAg双阳性或仅有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如不接种乙肝疫苗,将分别有90%-95%及25%-40%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这些婴儿多数是在产时或产后被母亲体内的HBV所感染。部分婴儿在宫内即受到HBV感染,感染率约为5%-10%。宫内感染是乙肝疫苗不能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主要原因。国内的慢性HBsAg携带者中,约40%是通过母婴传播所致。

n
2
、医源性传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和牙科器械(补牙、修面、修脚、穿耳环孔、纹身) 、注射器、采血针、针灸针、内镜等均可引起HBV的传播。

n
3
、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近年来,由于对献血员进行了严格筛选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n
4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HBV感染病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给家庭成员,如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造成HBV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


5
、性传播: HBV可以经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n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新生儿、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经常经常乙型肝炎患者的医务人员等是重要的易感人群。

乙肝的流行特征

n
我国各省市的HBsAg携带率为4.94%-17.83%。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农村高于城市,南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边疆。 HBsAg携带率在10-14岁和30-35岁二个年龄组相对较高。男性的HBsAg携带率、HBV感染率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HBsAg携带者中, HBeAg阳性率平均为31.94%1-14岁组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为53.32%,1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40-59岁组下降到12.3% 。HB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递增。1-4岁为38.47%。50-59岁达到70.69%,提示水平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HBV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多呈散发性发病。

n
由于目前尚无彻底的一次性治愈乙肝的特效药物问世,乙肝治疗的难度较大,其诊疗过程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战役”。鉴于这种状况,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策略。

乙肝的治疗

n
一般治疗:休息、适当的营养、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n
保肝降酶退黄治疗:甘草甜素类、水飞蓟宾、联苯双酯、护肝宁、苦黄等。

n
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制剂等。

乙肝的治疗

n
抗病毒治疗:

n
1
、干扰素类:ɑ-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2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乙肝的预防

n
专家提出:“预防”不只体现在感染之前,也须贯彻到感染后不同的疾病阶段,防治得当仍能保健康。发现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身体,正确按照肝炎的防治手段去做,一切还很健康。

n
慢性乙肝病人所处的不同阶段都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按时复查,注意病变发展方向;处于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应及时予以治疗,防止病变向肝硬化方向发展,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者,在经济条件许可前提下,可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不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以先进行保肝降酶降黄的辅助治疗。

n
慢性乙肝患者应该定期全面复查,尤其是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到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肝组织学检查;肝硬化患者可以定期检查胃镜,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看是否有癌变发生;晚期肝硬化者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肝脏移植。

乙肝的预防

n
管理传染源: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登记及统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消毒、隔离和预防的指导。 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不能献血及从事饮食业、托幼机构的工作。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食具、水杯、饭菜、洗漱用具(包括牙刷、漱口杯、毛巾)、剃须刀等应与健康人分开。密切接触者包括配偶及家庭其它成员应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对所有献血员在献血前,应常规做HBsAg检查。

切断传播途径

n
除加强对献血员筛查外,对血制品应做HBsAg检测,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的适应证,对各种医疗器械和用具应实行严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检查和治疗用具,防止医源性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n
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新生儿接种方案为出生后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5µg。随着接种乙肝疫苗,儿童HBsAg的阳性率明显下降,接种疫苗者的HBsAg阳性率下降至1.66%,未接种者也降至7.1%。

n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力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目前认为,对健康人群加强免疫并无必要。但对免疫缺陷者应定期监测抗HBs水平,当抗HBs效价低于10mIU时,应加强免疫。

导致肝病的因素

n一、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过量。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在饭桌上觥筹交错,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n二、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不卫生的东西或者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就会影响肝的气机。

n三、过度劳累:这是主要的乙肝病因。因为过度的劳累,如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受寒:这种乙肝病因能使体内各种化学反应迟缓,抵抗力下降,侵入人体的乙肝病毒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营养不良和疲劳、创伤、精神刺激及药物毒性作用的情况下也是引起乙肝的病因。

n四、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人应该从23点左右开始睡觉,这样在凌晨1点到3点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如果这个时辰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

n五、损害肝脏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中药,比较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而一般人又不知道。

n六、其他疾病。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肝脏损害。

n七、辐射。日本一项研究报告,辐射、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与发生HCC的风险独立相关,尤其是对于无HBV、HCV感染者,无论是否考虑饮酒、体质指数(BMI)或吸烟习惯等因素,辐射均是发生HCC的显著危险因素。

n八、经常暴露于毒物或者化学品如喷雾清洁剂、杀虫剂、涂料之下,或者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中。通过以上专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导致肝病的因素已经有所了解了。再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乙肝与我们无缘相见。

对肝病患者有益的蔬菜

n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富含营养物质,对乙肝病人大有裨益的,可常食用之。蔬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果酸、无机盐等,这些物质是乙肝病人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url]

n
空心菜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烟酸、胡萝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0823.htm]

n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性平、味甘,含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烟酸及无机盐。动物实验表明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功效,适合于慢性乙肝有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症。

n
包菜即圆白菜、卷心菜、甘蓝,性平、味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疼痛有效。[/url]

n
蘑菇种类较多,现多为人工培植,包括菜蘑、口蘑、香菇等,同为蕈类。性平、味甘,含多糖类、维生素类、蛋白、脂肪和无机盐等。实验证明其多糖有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乙肝病人宜常食用之。

n
木耳有黑色与白色不同,性平而味甘,含脂肪、蛋白质、多糖。可益胃养血,具有滋养作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7967.htm]

n
胡萝卜性微温,味甘、辛。富含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亦含挥发油。该品富有营养、健胃消食,生熟均可食。对于提高乙肝病人维生素A水平,间接预防癌变的发生具有作用。

n
西红柿茄科植物,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n
冬瓜性微寒,味甘,含蛋白质,维生素、腺嘌呤、烟酸,瓜皮可利水消肿;瓜子可消痈肿,化痰止咳;瓜肉可清热止渴并可解鱼蟹毒。

n
黄瓜性寒、味甘,含戊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蛋白质。其细纤维具有促进肠道毒素排泄和降胆固醇作用,其所含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尤其适合脂肪肝的防治。




谢谢!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